宁夏新闻网讯(记者 闫文丽)11月27日,记者从宁夏民政厅获悉,2025年,宁夏持续优化升级省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,通过强化数据赋能与部门联动,成功推动社会救助服务模式向“主动发现、精准施救”转型,使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牢靠。
此次升级严格对标民政部相关工作要求,构建了“1+3+1”的体系架构。平台以1个低收入人口数据库为核心,集成了社会救助经办服务、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3个子系统,并衔接1个“救急难”信息对接服务子系统,全面实现了数据录入、监测预警、转办推送等关键功能,完成了包括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、整合信息系统在内的7项重点任务。
平台的核心创新在于构建了具有宁夏特色的“7639”监测预警新模式。该模式覆盖低保对象、特困人员等7类困难群体,建立了涵盖家庭人口、收入、支出等6个维度的102条预警指标。系统通过大数据实时比对,自动生成红、黄、蓝3色分级预警信息,并可直达区、市、县、乡四级。同时,平台打通了与教育、人社、医保等9个专项救助部门的“转办推送”渠道,确保了预警信息能够被及时响应、精准对接,形成“一户(人)一条救助链”的完整帮扶闭环。
在数据共享方面,平台纵向对接国家部委平台,横向联通公安、人社等15个政务部门及17家金融机构,汇聚了70余项数据资源,展现出“全、快、准、高”的特点。截至目前,平台已累计办结社会救助业务超135万次,签署电子授权书55万人次,核查发现异常信息18.8万余次,下发预警信息3.5万条,核实处置2.9万条,为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提供了强大数据支撑。
为确保救助链条完整高效,宁夏还联合8个救助部门印发了专项工作方案,将动态监测平台与政务协同办公平台联通,形成了“预警-核实-转办-处置-督办-反馈”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新格局,实现了对救助对象的“全纳入”和工作流程的“全贯通”,标志着宁夏社会救助工作成功从“人找政策”向“政策找人”转变,让民生保障如“精准滴灌”般直达所需,释放出数字化改革的惠民新价值。